English

河北节水之路端掉“大锅水”

1998-01-22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近十多年来,河北省自产水资源大幅度衰减。被称为“用水大户”的农业用水,近几年一直占河北省用水总量的81%以上,这么多水究竟是怎样被农业“喝”掉的呢?

农业专家说,目前河北省每生产1.5公斤粮食,就要消耗2吨水,而这2吨水除一半被植物吸收、利用外,另一半因沟灌、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被浪费在输水过程中或作物根系达不到的地方。据调查,仅河北省农业用水一年就浪费50多亿立方米,比全省工业、生活用水总和还多10亿立方米。

去年11月2日,有一个农民因没把垄沟修好致使漏水浇了旁边一大块闲地。记者问:“你让水白跑这么多,得多交多少水费”?没想到那个农民反问道:“浇地用水还交钱?没听说过”。许多农民没有水费这个意识,每立方米交6分钱,一亩地浇一次大约需水50立方米,价值3元,这还叫钱?于是,用水就开闸,浇地就漫灌,井浅了,再向深处挖,实在不行了,重打一口。

截至目前,因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,全省范围内已形成近30个漏斗区,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。严重超采已带来严重的后果。全省平均每年有8580眼机井干枯,占报废机井的21.9%;咸水、海水入侵,造成原有淡水咸化不能利用;地面塌陷、地表开裂,致使一些地方的房屋、建筑毁坏、地下管道拆裂。

燕赵大地在遭受旱魔肆虐的同时,也闪现出绿色的希望:“靠天吃饭”的张北县,去年降水虽然较前年减少六成,但旱作农业基地的粮食产量却较前年增加了3—5倍。发展节水项目的威县东赵庄村减少1/3用水,每个大棚纯收入都在1.7万元左右。尽管这只是个案,但却启示人们:十年九旱的河北要想真正摆脱水资源匮乏的制约,就必须走节水之路。

国内外专家指出,除尽快从端掉“大锅水”、增强环保意识入手来强化人们的节水意识外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工农业节水工程,建立节水投入的良性机制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